本部落公告
本社的BloggerAds-銘謝各位熱情的點擊, 最近點擊率上昇不少...感恩2006/06/29
2006/06/27
書摘-《台灣巫宗教的心靈療遇》
(最近在坐捷運時看的一本書,蠻硬的,網友們最好能對余德慧的生死學及其先前的思想有所了解,再來讀這本書會比較輕鬆。台灣對於這種巫術的東西,總是包著一層神秘的面紗,或者是斥之為愚夫愚婦才會相信的俗物,而忽略了其心理層面的所提供的「療遇」作用,針對這種忽略及誤解,本書有相當的澄清與反駁。)
書序
【前言】巫者的意義生成 余德慧
對台灣巫療遇的研究興趣早在我念台大心理系博士班的時候。也許天生無法適應實驗室的科學思維,每每在做博士論文的實驗室研究,心裡恍若沙漠成片,對那些被硬弄成模型的心理學知識一片麻木,只好偷空到廟裡走走,結果逛了不少乩童的堂口,也權充信徒,讓乩童為自己辦事。
其實自己小時候常跟著祖母到一位女乩童家,一群婦女圍在圓桌邊,很家常地聊天。慢慢地,女乩童開始打哈欠,隨著裊裊香煙,神祇溫柔地附身,然後為婦女們辦事,有說說話的,有做做小法術的。說話裡有教訓、有安慰、有排解也有預言,小法術則包括除煞、去霉、消災與祈福。
這個小小的空間,一群受苦的婦女,有的作媳婦的、有作婆婆的,也有著老姑娘。我祖母曾經生下我小叔,三歲夭折,只有我父親一個孤子,那時她雖已經作了婆婆,但是婆媳不睦,自己身體也不好,一個女人家孤伶伶守寡二十幾年,日子怎麼過的,我這孫子當然就不得而知,但是在我長大之後,目睹乩童的堂口人來人往,憂苦的、生病的、不受教的、糾紛的、外遇的、不順的、破產的,全都上門找乩童辦事。
那時我已進心理研究所,多年來既接受心理諮商的訓練,也一直接受學院式的臨床心理學的訓練,但是我十分確定,這些人如去找心理治療師,絕對會失望而回;從西式心理師的觀點來看,這些人缺乏接受諮商的「心理能力」,對自己的心理過程缺乏敏銳的觸覺,更缺乏文化素養以理解「心理學的觀點」;反之,從這些人看心理治療,則覺得心理師固然一派說理有理,心裡卻既不感動,也難以舒坦解憂。
後來我才開始明白,人生其實是場殘酷境遇,不斷地給出斷裂的處境,生老病死還算人生常態,許多的意外,讓我們看到殘酷的本質,而這個大黑洞不斷地襲擊著任何活著的人,而所謂風花雪月、人生美景都只是在殘酷被遺忘的短暫時刻裡的喘息,而巫者正是被這殘酷所引出,在長久的歷史底蘊之下,用來減低人間殘酷的療遇(healing encountering),就如宋文里教授所說,人間不一定有療癒,我們的苦痛不一定能抒解,但卻不斷出現療遇,為了有一絲希望而彼此用療傷的心情而來見面。
書序
【前言】巫者的意義生成 余德慧
對台灣巫療遇的研究興趣早在我念台大心理系博士班的時候。也許天生無法適應實驗室的科學思維,每每在做博士論文的實驗室研究,心裡恍若沙漠成片,對那些被硬弄成模型的心理學知識一片麻木,只好偷空到廟裡走走,結果逛了不少乩童的堂口,也權充信徒,讓乩童為自己辦事。
其實自己小時候常跟著祖母到一位女乩童家,一群婦女圍在圓桌邊,很家常地聊天。慢慢地,女乩童開始打哈欠,隨著裊裊香煙,神祇溫柔地附身,然後為婦女們辦事,有說說話的,有做做小法術的。說話裡有教訓、有安慰、有排解也有預言,小法術則包括除煞、去霉、消災與祈福。
這個小小的空間,一群受苦的婦女,有的作媳婦的、有作婆婆的,也有著老姑娘。我祖母曾經生下我小叔,三歲夭折,只有我父親一個孤子,那時她雖已經作了婆婆,但是婆媳不睦,自己身體也不好,一個女人家孤伶伶守寡二十幾年,日子怎麼過的,我這孫子當然就不得而知,但是在我長大之後,目睹乩童的堂口人來人往,憂苦的、生病的、不受教的、糾紛的、外遇的、不順的、破產的,全都上門找乩童辦事。
那時我已進心理研究所,多年來既接受心理諮商的訓練,也一直接受學院式的臨床心理學的訓練,但是我十分確定,這些人如去找心理治療師,絕對會失望而回;從西式心理師的觀點來看,這些人缺乏接受諮商的「心理能力」,對自己的心理過程缺乏敏銳的觸覺,更缺乏文化素養以理解「心理學的觀點」;反之,從這些人看心理治療,則覺得心理師固然一派說理有理,心裡卻既不感動,也難以舒坦解憂。
後來我才開始明白,人生其實是場殘酷境遇,不斷地給出斷裂的處境,生老病死還算人生常態,許多的意外,讓我們看到殘酷的本質,而這個大黑洞不斷地襲擊著任何活著的人,而所謂風花雪月、人生美景都只是在殘酷被遺忘的短暫時刻裡的喘息,而巫者正是被這殘酷所引出,在長久的歷史底蘊之下,用來減低人間殘酷的療遇(healing encountering),就如宋文里教授所說,人間不一定有療癒,我們的苦痛不一定能抒解,但卻不斷出現療遇,為了有一絲希望而彼此用療傷的心情而來見面。
繼續閱讀
2006/06/25
MG-F91,七月預定上市

繼續閱讀
2006/06/21
謝小輪周記:我的家庭
前言:謝小輪,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學生,他所就讀的學校,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作文基測,於是硬性規定他們每個星期要交一篇周記,題目可以自訂,藉此來訓練學生們的表達能力。
謝小輪的父母親都是本省人,不過由於父親是泛藍支持者,而母親是泛綠支持者,因此常常發生政治上的意見不合,進而爭吵的現像,這也是謝小輪常常煩腦的原因此一。
繼續閱讀
2006/06/20
2006/06/19
2006/06/17
2006/06/16
2006/06/16
2006/06/14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