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部落公告
喜歡讀書.願意分享福氣不是祈求,而是付出!
有一句話說:「不能實踐在生活中的信仰,就不是信仰。」如果你天天燒香拜佛、虔誠禱告,卻不能對身旁的人付諸一點關懷行動,那麼,你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?
從前,有個富貴人家的太太,經常帶著許多雞鴨魚肉到廟裡求神,希望神佛能夠保佑她以及她的家人。
有一回,廟裡來了一位智者,看見富太太的行為,就趁著富太太不注意的時候,把她帶來供奉神明的大魚大肉,分送給廟門口的飢民,接著,又把廟裡的神像全部砸爛。
不久,富太太發現自己帶來的供品不翼而飛,只剩下滿地的神像碎片,感到非常訝異,問智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?
智者解釋說:「這些神像為了搶奪妳供奉的食物,爭得你死我活,最後同歸於盡。」
「這怎麼可能呢?」富太太生氣地說:「你分明是在睜眼說瞎話,這些神像是泥塑的,怎麼可能打架?」
「這就是了!」智者不慌不忙地說:「這些神像是泥塑的,又怎麼會吃你帶來的食物呢?」
說完,智者示意富太太往廟門外看去,富太太看見那些飢餓的遊民們拿著她帶來的食物喜悅滿足地吃著,頓時豁然開朗。
可不是嗎?如果我們不能愛人,又哪來的能力去愛神?如果我們不能為身邊的人付出些什麼,又該拿什麼去獻給上帝、神佛呢?
我們活著,就是為了給予。一個人富足與否,不在於他擁有多少,而在於他能給予多少。
不管現在你遭遇到!的!問題有多嚴重,都一定能找到一些人比你有著更嚴重的麻煩、更難走的道路、更痛苦的經歷,而你能做的,就是去分擔他們的痛苦,給予他們全新的盼望。
只有當你成為一個給予者,才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一旦你願意把愛分送出去,不但能夠自得其樂,還能自得其福。因為,福氣不是祈求,而是付出!---網路文章

繼續閱讀
教育-對媽媽好一點!
小明家是經營餐廳生意,有時放學後他會到餐廳幫忙,
招呼客人入座點菜收拾碗筷、算帳結帳。
他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位生意人。
有一次,他忽然突發奇想,也開了一張帳單寄給媽媽,索取他在餐廳幫忙作事的酬勞。
幾天後,媽媽收到這份帳單,上面寫著:
1.洗碗盤費500元
2.掃地拖地費200元
3.送外食到顧客家300元
4.至郵局寄發信件帳單100元
5.小明一直是勤奮聽話的好孩子100元
共計1,200元
小明的媽仔細看過這份帳單後,什麼話也沒有說。
晚上小明在他的枕頭旁看到了他所索取的1,200元報酬。
正當他得意如願以償,要把1200元收到自己的口袋時,突然發現枕頭旁邊還放著一份給他的帳單。
小明欠他母親如下款項:
1.在母親家裡過十年平安無憂的生活費用0元
2.十年中,食、衣、住、行的費用0元
3.上學的學費、書籍費0元
4.生病時的醫藥、照顧費0元
5.有一個慈愛的母親0元
小明讀著讀著,感到羞愧萬分!
過了一會兒,他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;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,
將小臉藏進母親的懷中,小心翼翼地把那1,200元塞進了她的圍裙口袋裡。---網路文章

繼續閱讀
韓榮華-國學智慧与人生规劃
视频地址 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c4NDk5NzM2.html
国学智慧与人生规划
台湾国学大师韩荣华作客江阴技术学学院大讲堂
2012年3月28日下午,台湾国学大师韩荣华教授远道而来,应邀作客学院大讲堂,给学院师生带来了《如何运用国学智慧做好生涯规划》的精彩演讲,他的中西方文化深厚的学养、精心设计的演讲道具、且诵且歌的演讲形式以及诙谐别致的语言艺术,给在座师生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。
韩荣华教授是美国普林顿大学“国学与管理研究所”所长、中国企业管理能力建设工程“五行管理专家教授”、台湾兴国管理学院企管系教授以及美国纽波顿大学MBA教授,也是国家发改委职业经理人特聘专家教授。长期从事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比较研究,有《五行管理系统》、《实战营销系统》等近10部著作。韩教授的国学底蕴也十分深厚,著有《孝元道德经》、《九转国学智慧系列》等,还有创造吉尼斯记录的天下第一文《千孝文》、《千忠训》。
讲演中,“我要”、“信心”、“行动”、“勤奋”、“忠诚”、“专情”、“幸福”等关键词,将国学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涯规划以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想,有机穿连在一起,并清晰勾勒了在世界形势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下,当今大学生如何既脚踏实地,又仰望星空,既关注学习,又关注内心,更关注社会,实现人生成功的发展轨迹。他热心推荐大家认真研读《老子》、《周易》、《中庸》等五部国学经典,提倡用“诵、吟、歌、唱”等方式,用生命去体验个中的要义,并化为内心觉悟、用心执行的生命原动力,继而实现人生的成功与幸福。对“道”、“诚”、“知行合一”、“一生之际在于勤”等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,不仅使国学智慧魅力四射,也唤醒了不少学生自我设计的热望。互动中,很多学生就自身的学习、思想状况和韩教授进行了沟通,教师也纷纷就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、国学功底的培养等问题或课题和韩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。
演讲现场,韩教授还向发问师生赠送了数十份自己撰写的《千孝文》、《千忠训》等,积极宣扬“天下第一等人忠诚孝子,人间首要之务行善积德”的国学思想。
美国普林顿大学(国学与管理研究所)
儒林国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(儒林国学公益网)
江苏省无锡市梁溪路988号-8
张晓丽 市场运营总监 分院主任
M-mail:wxzxl13961819652@126.com
繼續閱讀
看看中國傳統文化如何教育兒女
弟子規 ◎入則孝
1、
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
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
易解:父母呼喚,應及時回答,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,父母有事交代,要立刻動身去做,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。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,是為了我們好,應該恭敬的聆聽。做錯了事,父母責備教誡時,應當虛心接受,不可強詞奪理,使父母親生氣、傷心。
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
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
易解: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,二十四孝的黃香(香九齡),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,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,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席,實在值得我們學習。早晨起床之後,應該先探望父母,並向父母請安問好。下午回家之後,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,向父母報平安,使老人家放心。
2、
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
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
易解: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,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,勸導時態度要誠懇,聲音必須柔和,並且和顏悅色,(子夏問孝。子曰:「色難。」)如果父母不聽規勸,要耐心等待,一有適當時機,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,再繼續勸導;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,甚至生氣,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,也要懇求父母改過,縱然遭遇到責打,也無怨無悔,以免陷父母於不義,使父母一錯再錯,鑄成大錯。
◎出則悌
3、
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
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
易解: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,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,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,一家人和樂融融,父母自然歡喜,孝道就在其中了。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,怨恨就無從生起。言語能夠包容忍讓,多說好話,不說壞話,忍住氣話,不必要的衝突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。(言語為福禍之門。孔門四科有: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。可見言語之重要。)
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
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
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
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
4、
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
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
易解: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,不慌不忙,不急不緩;站立時要端正有站相,須抬頭挺胸,精神飽滿,不可以彎腰駝背,垂頭喪氣。(立如松,行如風,坐如鐘,臥如弓。)
問候他人時,不論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誠恭敬,不能敷衍了事。進門時腳不要踩在門檻上,站立時身體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,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,腿更不可以抖動,這些都是很輕浮、傲慢的舉動,有失君子風範。
易解:良好的生活教育,要從小培養;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,都應該謙虛禮讓,長幼有序,讓年長者優先,年幼者在後。
易解:稱呼長輩,不可以直呼姓名,在長輩面前,要謙虛有禮,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;路上遇見長輩,應向前問好,長輩沒有事時,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,等待長輩離去。
易解:與長輩同處,長輩站立時,晚輩應該陪著站立,不可以自行就坐,長輩坐定以後,吩咐坐下才可以坐。與尊長交談,聲音要柔和適中,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,也是不恰當的。
繼續閱讀